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,一位身着运动服的亚裔青年正快步走向图书馆,他背着一个略显沉重的背包,里面除了厚重的法学课本,还装着一把精心保养的法式长剑,这位青年就是费若秋——从法国职业剑坛激流勇退,如今在常春藤盟校追寻学术梦想的前职业击剑运动员。

金牌与文凭之间的选择

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巅峰期选择退役,我的回答总是:剑道虽窄,人生却宽。”费若秋在哥大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接受专访时如是说,阳光透过玻璃窗映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,那双曾经在赛场上锐利如鹰的眼睛,如今多了一份学者般的沉静。

2023年,25岁的费若秋正处于运动生涯的黄金时期:世界击剑锦标赛铜牌得主,法国联赛MVP,欧洲锦标赛团体金牌成员,然而就在体育媒体预测他将在巴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时,他却宣布退役,并出人意料地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录取。

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进攻,更是如何抉择时机。”费若秋轻轻搅动咖啡,“在赛场上,最佳进攻时机转瞬即逝;在生活中,追求知识的最佳时机也是如此。”他透露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经过两年深思熟虑的结果,在职业运动员期间,他利用训练间隙自学完成了本科课程,并在LSAT考试中取得了惊人高分。

从剑道到课堂的转型

适应学术生活并非易事,费若秋坦言最初几个月极其艰难:“想象一下,前一天你还在震耳欲聋的赛场上听着观众的欢呼,后一天就坐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研读《宪法修正案案例集》。”

他的日常安排令人惊叹:早晨6点起床进行体能训练,上午课程,下午图书馆研习,晚上参加学习小组,周末还要担任击剑俱乐部教练,如此高强度的时间管理能力,他说得益于职业运动员时期的严格训练。

“法律与击剑有许多相通之处。”费若秋眼中闪烁着光芒,“两者都讲究策略、时机和精确度,在法庭上辩护就像在剑道上对决,需要快速思考、精准回应,有时要进攻,有时要巧妙防守。”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法学院教授安德森·米勒对这位特殊学生赞赏有加:“费若秋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角,他能够将竞技体育中的战略思维应用到案例分析中,他的课堂发言总是切中要害,就像他曾经的剑术一样精准。”

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之道

费若秋的人生轨迹跨越三种文化:出生于中国,成长于法国,现在求学于美国,他流利掌握中文、法语和英语,认为这种多元背景是他的最大优势。

“中国文化给了我内在的坚韧,法国文化培养了我的艺术感,美国文化则教会我敢于创新。”他微笑着说,“这就像击剑中的三种武器——花剑、重剑和佩剑,各有特色,但都追求卓越。”

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谈中,更体现在他的学术兴趣上,费若秋专注于国际体育法研究,希望将来能帮助解决体育领域的跨国争议,促进东西方体育交流。

“体育是世界通用语言,但规则和制度却因国而异,我希望成为沟通不同体育文化的桥梁。”他正撰写一篇关于“国际体育仲裁中文化差异因素”的论文,已经引起几位教授的浓厚兴趣。

击剑精神的学术诠释

虽然离开了职业剑坛,费若秋并未完全脱离击剑运动,他在哥大击剑俱乐部担任志愿教练,指导的学生中有几位已经显示出参加全国大赛的潜力。

“教学相长,教剑的同时我也在巩固自己的知识。”他说,“当我解释一个技术动作时,常常会豁然开朗地理解某个法律概念的微妙之处。”

费若秋提出一个新颖观点:击剑运动中的“优先权”原则可以应用于知识产权法的先申请原则理解,这一见解让他成为法学院小型学术会议上的明星演讲者。

“很少有人能将体育技能如此无缝连接到学术研究中。”同学丽莎·陈评价道,“他不是简单地换了个领域,而是在创造性地融合两个世界。”

未来的跨界愿景

谈及未来,费若秋有着清晰的规划:完成法学博士学位后,他将投身国际体育法律事务,专注于运动员权益保护和跨国体育争议解决。

“现代运动员面临许多法律挑战,从转会纠纷到代言合同,从兴奋剂争议到性别平等问题,我希望用我的双重经验帮助他们。”他特别关注女性运动员和少数族裔运动员的权益保障,这在他最近参与的“大学生运动员权益保护诊所”项目中已有体现。

费若秋的终极目标是建立连接东西方的体育法律体系:“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将在美国举行,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也已在规划中,我希望到那时,自己能成为国际体育法律领域的有影响力者,为促进全球体育公平尽一份力。”

不凡之路的平凡心

尽管拥有令人艳羡的经历和光环,费若秋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个“追寻知识的普通人”,在哥大校园里,他骑着二手自行车穿梭于教室之间;在学生餐厅与同学们讨论案例;在图书馆熬夜备考后与同学一起去吃凌晨的披萨...

“荣耀会褪色,奖牌会蒙尘,但知识只会随着时间增值。”费若秋说这句话时,目光坚定如初,“击剑给了我瞬间的辉煌,但法律学习给了我持久的力量,我现在的梦想不是站上领奖台,而是能够真正帮助那些需要法律支持的运动员们。”

离开咖啡馆时,费若秋看了看表——他还要去指导击剑俱乐部的训练,他背上那个装着法律书和长剑的背包,迈着依旧如运动员般矫健的步伐融入哥大校园的人流中,从巴黎的剑道到纽约的课堂,这位年轻的“旅法剑客”正在用手中之笔,绘制一幅比剑道更加宽广的人生图景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在传统与现代、东方与西方、体育与学术的交汇处,费若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,他的故事证明:人生没有标准赛道,真正的胜利在于敢于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,哪怕需要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。